各学院,校直各单位: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给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的回信精神,以大赛为平台,聚焦创新人才培养,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全面推动我校创新创业教育迈向新高度,扎实推进我校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参赛工作,进一步提升我校大学生参赛项目水平,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原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以下简称“大赛”)由教育部等多部委主办,迄今已举办10届,是全球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青年创新赛事,是展现青年创新力量的国际舞台,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重要阵地。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给大赛参赛学生代表回信,对大赛给予高度肯定,对广大青年学生寄予深切关怀和殷切期望。这次回信是继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给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回信后的又一封回信。一项大赛、两封回信,意义重大、一脉相承,充分彰显出党中央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高度重视和青年一代的深切期许。2025年,大赛全国总决赛这一重大盛会将由郑州大学承办,标志着比赛进入“河南时间”。这是一次绝佳的黄金时机,全校上下一定要充分利用好“东道主”的优势条件,紧紧围绕大赛要求,发挥学校各专业优势,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业潜能,深入挖掘和培育优秀项目,全力提升参赛项目质量,充分展示我校在创新创业教育领域的卓越成就,力争大赛成绩取得历史性突破,为学校“双一流”及“高水平”大学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二、备赛日程安排
(一)网络报名征集(2025年3月至5月)
根据大赛赛制规则及河南省教育厅赛事名额分配原则,网络报名数量是参赛项目入围的关键指标,参加省赛网评的项目名额,是以学校网络报名的项目基数按比例分配,基数越大,名额越多。为使我校更多更优秀的项目进入省赛,各学院要高度重视网络报名数量储备工作,提前谋划,广泛宣传,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参与热情,按大赛报名要求认真组织师生组建团队,为大赛取得优异成绩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更好的完成报名任务,经学校研究安排,参照各学院学生数按比例对报名数量进行分配,具体数量分配情况见下表。请各学院按分配数量认真做好储备,大赛报名系统开放后按分配数量完成报名。学校将根据各学院报名数量分配推荐省赛名额,超额完成的学院将增加推荐省赛名额并作为评选“优秀组织奖”的重要依据。
学院网络报名数量分配表
序号 |
学院 |
学生数(人) |
网络报名数量 |
本科生数(人) |
研究生数(人) |
总数 |
高教主赛道数量(个) |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数量(个) |
产业命题赛道数量(个) |
1 |
许昌校区 |
4198 |
|
4198 |
1259 |
378 |
42 |
2 |
农学院 |
1810 |
840 |
2650 |
795 |
239 |
27 |
3 |
林学院 |
1421 |
323 |
1744 |
523 |
157 |
17 |
4 |
风景园林与艺术学院 |
1647 |
350 |
1997 |
599 |
180 |
20 |
5 |
动物医学院 |
1496 |
740 |
2236 |
671 |
201 |
22 |
6 |
动物科技学院 |
1254 |
307 |
1561 |
468 |
140 |
16 |
7 |
机电工程学院 |
2078 |
340 |
2418 |
725 |
218 |
24 |
8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1651 |
330 |
1981 |
594 |
178 |
20 |
9 |
烟草学院 |
1132 |
277 |
1409 |
423 |
127 |
14 |
10 |
植物保护学院 |
1230 |
228 |
1458 |
437 |
131 |
15 |
11 |
园艺学院 |
1220 |
245 |
1465 |
440 |
132 |
15 |
12 |
信息与管理科学学院 |
1313 |
163 |
1476 |
443 |
133 |
15 |
13 |
生命科学学院 |
1434 |
374 |
1808 |
542 |
163 |
18 |
14 |
食品科学技术学院 |
1215 |
184 |
1399 |
420 |
126 |
14 |
15 |
资源与环境学院 |
1289 |
221 |
1510 |
453 |
136 |
15 |
16 |
文法学院 |
1055 |
138 |
1193 |
358 |
107 |
12 |
17 |
理学院 |
886 |
60 |
946 |
284 |
85 |
9 |
18 |
外国语学院 |
834 |
36 |
870 |
261 |
78 |
9 |
19 |
体育学院 |
782 |
40 |
822 |
247 |
74 |
8 |
20 |
国际教育学院 |
1750 |
|
1750 |
525 |
158 |
18 |
21 |
总计 |
29695 |
5196 |
34891 |
10467 |
3140 |
349 |
(二)院级选拔(2025年3月)
各学院要依托优势学科和专业特色,有组织地开展项目挖掘和培育工作。组建大赛导师队伍,重点挖掘培育研究生项目,跨学科交叉项目,特别是人工智能+项目。紧密结合校友资源,充分挖掘毕业5年之内(2020年6月以后)校友的项目。依托合作良好的大中型企业,优选成熟的科技成果,积极邀请企业发布产业命题并做好产业赛道项目参赛工作。
各学院对报名项目进行资格审查,确保项目参赛资料完整、真实,并于2025年3月底之前完成院级初赛。学院初赛由各学院负责组织专家自行评审,评委不得少于5人(至少包含1名非本院专家、评委)。院赛参照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评审规则对项目进行评审,按综合评分和各学院重点培育项目分配数量择优推荐至学校(每个学院限推荐10项),研究生参赛项目不低于推荐项目数量的30%(许昌校区和国教学院除外)。
(三)学校复审(2025年4月)
学校组织校内外专家对各学院推荐的重点培育项目进行复审,遴选出优秀项目推荐至校级决赛,并依托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给予项目培育资金。
(四)校级决赛(2025年5月)
学校将邀请校内外专家评委以现场比赛的方式举行校级决赛,晋级决赛的项目团队根据参赛赛道参加分组竞赛,通过现场路演、答辩展示项目,评委按照大赛评审规则择优推荐优秀项目参加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河南赛区选拔赛。(校级决赛具体时间根据省赛安排另行通知)
(五)省赛项目训练(2025年5月-7月)
学校组织入围省赛现场赛的项目团队参加省赛项目训练营,邀请高水平专家、国赛评委通过专家讲座、专题辅导、集中培训、逐一打磨、交流展示等形式为项目团队提供参赛指导和项目优化建议。通过专家对项目的多轮打磨和指导,项目PPT与商业计划书的优化提升,不断提高团队的路演以及答辩技巧,为省赛做好充足准备。
(六)省级决赛(2025年7月-8月)
具体比赛时间以河南省教育厅通知为准。
(七)国家级决赛(2025年9月-10月)
以省赛备赛模式,组织入围国家级决赛的项目团队集中训练。具体比赛时间以教育部通知为准。
四、工作要求与保障措施
(一)高度重视,广泛宣传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是全国覆盖面最大、影响力最广、规格最高的创新赛事,是高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的必选指标,是学校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抓手。各职能部门、教学单位要充分认识大赛重要意义,提高站位,统一思想,切实增强做好创新大赛的主动性、自觉性。各学院需切实负起主体责任,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动员尽可能多的学生、校友报名参赛,鼓励引导全体教师以赛促教,精心指导学生参赛。
(二)明确责任,强化管理
各学院领导班子统筹部署本单位参赛工作,明确本单位工作任务和目标,层层分解,责任到人。根据学院实际,成立院级赛事专项工作组。建议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由分管科研、教学、学生等工作的副职担任副组长,吸纳各教学系主任、青年骨干教师代表、团委书记作为成员,负责挖掘、选拔、指导本单位项目,制定院赛工作方案,高质量举办院级赛事。学校对各学院大赛组织工作进行考评,包括参赛项目数量和获奖情况,作为大赛“优秀组织奖”的依据。
(三)深度挖掘,重点培育
各学院应围绕重点科研方向挖掘科研项目向赛事项目转化,进一步挖掘和培育有潜力的创新项目,加强项目布局,充分调动学科带头人、专家教授等高层次人才的积极性,把提高研究生和教师、优秀校友参与度作为拓宽项目来源、提升项目层次的重要方面来抓,切实提升参赛项目水平。工作组成员和指导教师要做好项目的指导孵化,邀请院士、知名学者、行业领军人物等成立专家团,给予参赛项目示范引领、指导帮助。积极参与学校开展的各类宣讲和培训,校院协同做好各赛事阶段的项目辅导。
(四)整合资源,有力保障
学院要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充分整合各类优势资源,强化项目赋能,对入选学校的重点培育项目给予场地、技术、设备、财力等方面相关配套政策的支持,促进优质资源互联互通,为项目培育提供有力保障。要优化激励措施,对于指导学生获得省级及以上奖项的指导教师,所在单位应在绩效考核、评奖评优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
河南农业大学招生就业办公室(创新创业学院)
2025年2月27日